金聲順 開路鼓,是舉凡廟會活動大家都會看到的一個藝陣,顧名思義就是開路,每當聽到北港的開路鼓聲時,都會有一種錯覺,「疑!?今天什麼日子!?趕快!拿椅子出來等待,陣頭快來了!」的錯覺! 北港的開路鼓有很多,像是金聲順、聖震聲都是耳熟能響的開路大鼓,不過雖名為開路大鼓,其實他最大的特色是在他的大鑼喔,「…

金聲順

開路鼓,是舉凡廟會活動大家都會看到的一個藝陣,顧名思義就是開路,每當聽到北港的開路鼓聲時,都會有一種錯覺,「疑!?今天什麼日子!?趕快!拿椅子出來等待,陣頭快來了!」的錯覺!

北港的開路鼓有很多,像是金聲順聖震聲都是耳熟能響的開路大鼓,不過雖名為開路大鼓,其實他最大的特色是在他的大鑼喔,「框」 的一生,緊接的鑼鼓齊奏,遠遠的就知道 陣 頭 來 囉

金聲順大旗(吳政賢 攝)

依照傳統,廟會出巡繞境時,鑾駕最前面必有鑼鼓隊作為前導,以巨大鑼鼓聲宣示媽祖聖駕到了,提醒民眾迴避讓路、擺香案迎接膜拜。這支前導的鑼鼓隊,民間稱謂「開路大鼓」或「開路鼓」,意為媽祖聖駕前導開路的鑼鼓隊。北港這支鑼鼓隊,最初以民眾稱謂的「開路鼓」為隊名,是出巡時不可或缺的隊伍。

清同治五年(1865),楊添丁蔡宣德蔡老慶王如山蔣馬來等開路鼓先賢認為開路鼓應比照媽祖轎班會一樣,年年有集會,用擲筊方式擇定值年爐主,於是奉祀唐玄宗時之「霓棠羽衣曲」及精通各種樂器的田都元帥為祖師爺,並將開路鼓隊命名為「北港路關鼓」,仍隸屬於朝天宮。

2016 金聲順(吳政賢 攝)

「北港路關鼓」多數演奏由田都元帥所譜之曲如:江風、玉芙蓉、大瓶爵、東華福星及月眉詞等樂曲,因其鼓聲雄壯渾厚有力,嗩吶聲響亮節拍分明,大小銅鈸和大鑼聲響亮震天,為遶境隊伍增添了莊嚴、雄偉、熱鬧的氣氛,是迎神、酬神、廟會中不可缺少的樂陣。

清宣統三年(1911)朝天宮管理人蔡然標秀才,認為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開路鼓,名稱似缺文雅且無法表現聲震金闕的雄威,乃易名為「北港金聲順開路鼓」,此名獲得團員支持,他並為「北港金聲順開路鼓」寫對聯,橫聯為「金鼓威聲開路順」,直聯為「聲金振玉明條理順韻喧音有始終」。團員李坤、楊土墻,楊定等人為不辜負蔡秀才的用心,並為培植後起之秀,於是招募團員二十餘人開班傳藝,由李坤等人利用夜間在彌陀寺悉心指導。

金聲順大鑼(吳政賢 攝)

阡據時期日人全力推動「皇民化」,由於朝天宮為台灣人信仰中心,加上日本官吏也體驗媽祖靈感,在摧毀奉祀中國神明廟宇聲中,對北港朝天宮「特別禮遇」。在朝天宮管理人蔡然標主張「音樂無國境」之下,讓「金聲順開路鼓」得以繼續演奏傳承。此期間培養的傑出樂員李淵、陳高城,光復後全力投入傳藝工作,擔任師傅並領導金聲順,使金聲順開路鼓樂藝精進,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開路鼓隊,奠定了今日執牛耳的穩固基礎。

受金聲順台柱父親楊定影響,自幼耳濡目染且對開路鼓樂藝有興趣的七十多歲鼓手楊松村說:「傳統鼓樂,與現代的西樂有 C、D、E、F、G、A、B 調相同。自古就有其樂調,如正館、邑公調、邑士調、邑六調…等,也自有演奏法,已達到律呂調陽境界。

開路鼓的鼓、鑼、銅鈸不是隨便敲打,鎖吶也不是隨便吹;大鼓必需配合嗩吶吹奏樂曲依章法打。稱為「下架」的大小銅鈸、大小鑼要配合鼓聲及樂曲敲打,也有規定章法,如西樂的曲調、節拍、樂聲強弱等絲毫不能有差錯,一有差錯就失去調和而貽笑大方。

金聲順開路鼓(吳政賢 攝)

金聲順現擁有祖師田都元帥的譜曲三百餘首,演出時的指揮是叫「頭吹」的一號嗩吶吹手,他吹出第一音,「二吹」、「三吹」及其餘吹手就立刻知道要吹那一首曲,打鼓的鼓手也是如此。「下架」要配合鼓聲,所以樂員必需熟習全部樂曲及演奏方法,因此特別注重平常的讀譜與練習演奏。楊松村說:開路鼓這個名稱,乍聽起來是以鼓為主,其實是以一般叫「鼓吹」的嗩吶為主,「鼓吹」吹出甚麼樂曲,大鼓立即配合,「下架」的大小銅鈸及大小銅鑼再配合大鼓敲打,就因鼓聲、銅鈸、銅鑼聲音大,會把鼓吹聲壓制下來,行家要從鼓聲、銅鈸及銅鑼聲中聽出鼓吹聲來,鼓吹吹的好壞非常重要,因此鼓樂人士說鼓吹是開路鼓或鼓樂隊的靈魂,並非誇大之詞。

以金聲順為例,近百年來樂家都推崇已仙逝的李淵、陳高城是第一把交椅的吹手,吹出的聲音不僅正確、圓滑、響亮,有如「行雲流水」般。尤其李淵吹奏時的「插花」技巧,被鼓吹界譽稱「絕技」、「絕藝」,無人出其左右。可惜因兩位樂界前輩都不在人世而成為絕響。對於大鼓的打法,楊松村說也有章法。在一台尺半到二台尺半直徑鼓面,以兩支鼓槌敲打鼓心、鼓邊的聲音就有差異,加上敲打的快慢、力氣的大小,引起的共鳴也不同,這裡面十分有學問。因為每一面鼓所發出聲音不盡相同,必需靠耳朵判斷,靠手及鼓槌體會。大鼓配合嗩吶吹奏,依章法敲打,最重要的是有板有眼,節奏正確,大小銅鈸和銅鑼使能配合,其中銅鈸及銅鑼的節奏要分明,如以每小節四拍為例:小銅鈸每拍打一下,大銅鈸是每兩拍打一下,小銅鑼是每拍打一下,大銅鑼是在第四拍時敲打。

金聲順於 3月 19前晚先行起馬儀式(吳政賢 攝)

此外,演奏也有程序,楊松村以媽祖出巡擔任鑾駕時的開路鼓為例。其程序最先是「起馬」,演奏樂曲是:過江龍、竹流子;接著「獻大介」,演奏屬於散排的樂曲如:一江風、番竹尾、玉芙蓉、貳凡、大瓶爵、東華福星、遊醬令、月眉詞、將軍令等;到了「落馬」時要燒金箔而結束。至於演奏「十排」,樂曲是配合媽祖鑾駕的遶境,有倒旗、天地排、紅葫蘆、北葫蘆等,到遶境結束,則演奏東山、將軍令等樂曲。

「金聲順開路鼓」是台灣最古老的開路鼓隊,有三百多年光榮歷史。因為保持傳統,不但金聲順保存有手抄的樂譜總簿,團員也各有手抄,以五、六、上、工、乂…等符號的樂譜來自修磨練,十分難能可貴。現在團員約二百一十人,其中演奏的樂手約四十人,都是自願為媽祖「神僕」,不僅參加演出無報酬,且為充實設備出錢出力。從最初無鼓亭,鼓手將鼓佩掛在腰間敲打,進步到由兩人肩抬簡陋鼓亭,再演變到現今的雕刻精緻,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一百多年前,由唐山師匠雕刻的一座鼓亭,和一面直徑八台尺,重達二千台斤的台灣最大銅鑼,是金聲順珍藏的傳承之寶。金聲順開路鼓的成員並組織「雲林縣古樂協會」法人團體,且擁有自己的會館。在社會轉型、許多傳統藝陣日趨式微的今天,金聲順能持續發展運作,實在難能可貴。目前金聲順在農曆正月初九、三月二十三、九月初九、十月十五等晚上,會在朝天宮三川殿排場演奏,有興趣不妨到場欣賞。

相關參考

聖震聲 - OA Wu's Blog
聖震聲
聖震聲 北港的開路鼓其實不只有金聲順,只要是在地人,就都一定是知道另一個開路大鼓聖震聲,「聖震聲駕前開路鼓」成立於公元1962年,他們原來是集雅軒的會員,由曾老成、陳金田二人號召成立。 因為北港開路鼓金聲順通常走在遶境隊伍的最前面,而後跟著幾十個文武藝陣,以至於開路鼓距離媽祖聖駕太遠,所以他們認為媽祖需…
報馬仔 - OA Wu's Blog
報馬仔
報馬仔 在媽祖遶境中,各位應該很常看到一個身穿異服、特殊打扮的角色,這個角色常是記者、民俗愛好學者捕捉的焦點人物,他身穿清朝服飾、頭戴斗笠、腳穿草鞋、身穿台灣黑色對襟上衣及長褲、手裡提著一面鑼、腰掛喇叭形傳聲筒,沒錯!是報馬仔! 報馬仔也稱作探子馬,簡意就是探路、報信,因此會走在遶境隊伍前方,常見於…
閭山堂 神童團 - OA Wu's Blog
閭山堂 神童團
閭山堂 神童團 閭山堂神童團是北港最早成立的神童團童團之一,始於民國48年(1959),也是全台神童團的始祖。本團由吳居宅創辦,據廖漢臣先生民國五十四年發表於臺灣文獻之「北港朝天宮與其祭典」,提到當年參加媽祖遶境的陣頭中,就有「小神童」,且其順序排列於執事牌之後。 閭山堂原為刻佛仔店,伶祀巧聖先師及閭山法主,…
彌勒團 - OA Wu's Blog
彌勒團
彌勒團 北港彌勒團源於賜福里,由北港人士許西河先生創立,思想啟發源於黃俊雄布袋戲中的劇情人物(醉彌勒)改造而成立,可說是古時媽祖遶坑陣頭結會布袋戲的產物,但當時許西河先生因經費缺乏而由現在的鎮天宮改組為鎮天宮鎮天堂彌勒團隨媽祖遶境至民國七十幾年才因人力及經費問題才未出陣。 北港彌勒團起義時間為民國九…
吳政賢個人簡歷OA WuLiveCoding.tw
OA Wu's Blog
鄉土北港
金聲順